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看似繁荣背后的隐忧(2)

来源:房地产导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16 06:3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理性地观察,当今中国,相对于科技进步、经济的崛起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从总体上看,当代书画作品的艺术水准似乎正呈现滑

理性地观察,当今中国,相对于科技进步、经济的崛起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从总体上看,当代书画作品的艺术水准似乎正呈现滑坡,大师级书画艺术家后继乏人,几乎出现断档,而相对而言,市场价值与艺术价值亦不对应,这是一种客观趋势。这种整体的下行态势,颇令人不容乐观。

正如著名艺术评论家郎绍君指出:“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等大画家,都是在‘五四'前后即前半个世纪成长起来的,‘五四'后出生、成长起来的画家,再没有出现这样被公认的大师级人物。”

毋庸讳言,就像投资房地产和投资股票-样,作为画商、收藏家、投资者,人们关注的往往是其飚升的市场价值,这当然也是无可厚非的。遗憾的是,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完善,艺术品市场尚不规范,甚至可谓鱼龙混杂,真真假假,十分混乱。

尤其是鱼目混珠的现象相当严重,从假字、假画、假古董到假拍卖、假鉴定等,在市场上屡见不鲜,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故此当代中国文人画家对这种不规范的市场格局十分忧虑。而作为买者、消费者、收藏家,人们对伪造、销售“名家字画”的不良行为,理性地分析,尽管显得有些无奈,但大家是不敢苟同的,甚至无不深恶痛绝。

不难发现,无论是北京的琉璃厂、潘家园,还是国内其它城市的艺术品市场,或在一些旅游景点,常常见到所谓“明清字画”或现当代“名家字画”,其实是赝品,即伪作。在北京的琉璃厂、潘家园,几乎可以买到当代中国任何一位书画大师的“作品”。最畅销的“书法精品”有启功、沈鹏、赵朴初舒同、李铎、刘炳森、欧阳中石等大师的;“国画精品”有齐白石、徐悲鸿、潘天涛、傅抱石、黄宾虹、李可染、李苦禅、吴作人、崔子范、董寿平、黄胄、王雪涛、白雪石、范曾、吴冠中、黄永玉、韩美林等大师的。


这些假冒的“名家字画”,用行话来讲,称作“高仿”,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这些名家字画的赝品,虽然每幅卖几十元或上百元(前些年的行情是每幅十元),但批量生产,批量销售,成本又很低,这些画商还是有钱可赚的。

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台湾高雄名人画廊举办了一次“范曾画展”,展出的范曾“作品”竟是赝品。范曾就曾电告该画廊,必须立即关闭画展。此事曾引起了轩然大波。前不久,范曾又直言道:“现在市面上‘范曾'的画有500万张,其实我每年也就画250张左右的画,照此计算,500万张我要画两万年,所以市场上99.9%的范曾'的画都是假的。”

书画赝品,古已有之。但在当今,此风更盛,作伪手段更高明,规模更大,已成集团化作业之势。一些画商利欲熏心,一条龙制假贩假,以假乱真,牟取暴利。据说,在北京琉璃厂、潘家园,低价批量卖出的大量所谓“名家字画”,画商往往并不讳言是“高仿”。

在琉璃厂、潘家园,“知假卖假”与“知假买假”早已是一种常态,买卖双方达成了默契,可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书画市场的“知假卖假”,显然是由于利益的驱使。而“知假买假”,则是因虚荣心而为。

以极少的支出,购买一张“名家字画”,明知是假,也要悬挂在家,以附庸风雅,有的则是作高雅礼品送人。这是一种奇特的消费心理与购买行为。贪图利益与贪图虚荣,二者在这里一拍即合,共同促成了假字、假画市场的繁荣。


假字、假画之所以泛滥成灾,乃是因为它有庞大的市场,有利可图。购买假字、假画者,本属受害方,可“知假买假”者却又为“知假卖假”者提供了市场,提供了旺盛的需求,客观上成了“帮凶”。无论怎样说,从“制假贩假”到琉璃厂、潘家园一些画商的“知假卖假”,乃是扰乱书画市场的“元凶”。

而另一些“高仿”之作,经过弄虚作假的鉴定,竟然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博物馆、展览会或拍卖行大厅,鱼目混珠,冒充真迹,瞒天过海,且成功拍出,这就更令人发指了。此类案例时有发生,比如:2008年,上海买家苏敏罗以253万元拍到一幅吴冠中先生的《池塘》,在找画家本人鉴定时,吴冠中亲笔写下“此画非我所作,系伪作”。

2009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幅署名吴冠中的油画《松树》以158万港元成交,日后也被吴冠中认定为伪作。2010年,广州嘉德拍卖行以16万元拍出唐大禧画作《人民的苹果》,但作者本人随后指出,被拍卖画作系仿作。

文章来源:《房地产导刊》 网址: http://www.fdcdkzzs.cn/zonghexinwen/2021/0816/1392.html



上一篇:创新产业+旧改 海珠创新湾为“一江两岸”再赋能
下一篇:创新产业+旧改 海珠创新湾为“一江两岸”再赋能

房地产导刊投稿 | 房地产导刊编辑部| 房地产导刊版面费 | 房地产导刊论文发表 | 房地产导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房地产导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