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地产导刊》征稿要求[06/29]
- · 《房地产导刊》投稿方式[06/29]
- · 《房地产导刊》栏目设置[06/29]
- · 《房地产导刊》刊物宗旨[06/29]
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看似繁荣背后的隐忧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化产业导刊》2020年第2期 作者1:周月麟-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2:刘开云-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 原标题: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看似繁荣背后的隐忧 摘要 中国的书画艺
《文化产业导刊》2020年第2期
作者1:周月麟-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2:刘开云-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
原标题: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看似繁荣背后的隐忧
摘要
中国的书画艺术是一种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高雅的精神产品。名家艺术品有其保值、增值、收藏、流通的特殊规律。在书画艺术品市场看似繁荣的背后,在应运而生的收藏热的背后,存在着许多令人费解的困扰和隐忧。建立健全艺术品交易的市场游戏规则,形成一套规范化的运作模式,对书画艺术创新乃至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人类的劳动产品可分为物质产品和精神(文化)产品。中国的书画艺术是一种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高雅的精神产品。融书画、诗、印于一炉的艺术品,寄托了书画家们多元的志趣和理想,也抒写了他们特有的人文关怀。
古董、名家艺术品等不可再生的稀缺品,有其保值、增值、收藏、流通的特殊规律。必须承认,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从理论上讲,二者应该是对应统一的,呈现着“正相关”的趋势,即艺术价值愈高则市场价值亦愈高,后者是由前者派生的。但现实生活中,二者似乎往往又会出现相背离的情形。其艺术值价的高低,多由同行、艺术权威来做鉴定;而其市场价值的高低,则要另当别论。#书画#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了,市场经济浪潮带来的冲击不断改变、刷新人们的理念及行为模式,人们的消费心理与购买行为也在不断地变化。因而,书画艺术品价值的市场甄别,变得扑朔迷离,令人难以捉摸。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并相互交融,以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当代中国的书画家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痛苦的抉择。
而对当今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看似繁荣背后的诸多隐忧的回眸与反思,或许更能增进我们对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市场价值与人文精神的透视和解读,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书画艺术品市场规范化运作、书画艺术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等问题作深层思考。
市场乃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在市场交易中,作为交易主体的买卖双方,必须遵循既定的游戏规则,奉行自由、平等、公平、诚信、合法交易,任何欺诈行为都被视为可耻甚至违法。市场的规范化运作既是其基本的要求,亦是人们期许的理想状态然而,遗憾的是,中国的书画艺术品市场看似繁荣,却与规范化运作的格局相差甚远。
在艺术品市场,每一件书画作品都有其艺术价值及市场价值。艺术价值是不可量化的,而市场价值则可以量化,即用货币形式来表现。书画作品的市场价值,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乃是其艺术价值。而艺术价值的高低,又取决于艺术家的名气和声望。书画家知名度的高低,决定其作品的市场半径和价位高低。
另一方面,对书画艺术这种精神产品的消费,又似乎取决于消费者的兴趣,即在于他的欣赏水平,在于他的艺术偏好,同时也更在于他口袋里的钱的多寡,后者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曾经指出:“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
中国有一句新民谚:“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在“孔方兄”的推动下,一些擅于炒作的艺术家及经纪人尤其是流通环节精明活跃的画商们,不惜重金包装,推出“艺术精品”,渲染其市场价值,以从中牟利。
客观地讲,买画者并非都十分精通艺术,他们也并非只欣赏艺术价值,他们更看重的是市场价值,期盼保值、增值。在艺术品市场,几乎很难分清楚谁是真正的收藏家、鉴赏家,还是投资家或投机者?
这样,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正相关”的趋势,似乎出现悖论或二律背反,即往往一些颇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无人问津,门可罗雀,其市场价值较低;而一些艺术价值不太高的作品,却十分抢手,门庭若市,其市场价值反而较高。
据称,有的画商与画家签约,签约期内画家不能改变画风。也就是说,不能变化,不能创新。这里,出现了一个疑问:究竟是艺术品市场在引导书画作品的创作,还是书画作品的创作在引导艺术品市场?抑或是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决定其市场价值还是相反?在如今,人们看到,流通中的书画作品似乎往往变成了货币的婢女。这种现象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文章来源:《房地产导刊》 网址: http://www.fdcdkzzs.cn/zonghexinwen/2021/0816/1392.html